登錄   /   注冊

      張紅宇:4.0時代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中國農業強起來!

         日期:2019-11-21     來源:人民網    瀏覽:407    
      核心提示:從現代農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正在經歷千年之變。 11月20日,在江蘇南京舉辦的2019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大咖傳經論
              從現代農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正在經歷千年之變。” 11月20日,在江蘇南京舉辦的2019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大咖傳經論壇上,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認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農業發展已經從1.0時代進入到了4.0版本。

      張紅宇:4.0時代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中國農業強起來!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

      農業4.0時代到來

              農業1.0版在1949年-1978年,這個階段是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起步階段,主要特征是全黨抓糧食生產。現代農業2.0版在1978年-2003年,主要特征表現解決了糧食安全問題后,農林牧漁方方面面的產業都有了歷史性進步,特別是鄉鎮企業迎來大發展。2003年-2017年,中國進入現代農業3.0時代。基本特征是農林牧漁幾大傳統產業繼續豐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發展。最大的新產業是“互聯網 ”。和農產品加工業。如今,從2017年至今,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代農業進入4.0版。

              4.0版農業意味著什么?從產業業態來講,表現為各種業態在不斷地融合發展,農文結合、農工結合、農貿結合、農旅結合,農業與其它產業呈現融合態勢。從農業的功能來看,農產品產出功能要強化,但傳統的外匯創匯功能要弱化。有的功能要顯現,特別是綠色發展功能是新產業新業態必備的一大功能。從實現的路徑來看,互聯網農業、智慧農業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傳統農業的認知。從政策組合方式來看,過去是聚焦農業物質產出,財政政策、金融保險政策全部聚焦農產品物質產出,現在相關政策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聚焦不同的產業業態,新產業新發展,“互聯網 ”、智慧農業、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業態,政策怎樣支持等。所以現代農業進入4.0版特征非常明顯,最大的特征就是現代農業有了鄉村產業的全方位展示。

      鄉村產業要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現代農業4.0版的鄉村產業發展,是基于對中國農業資源稟賦多元、產業類型多元、農業從業者眾多的事實提出的概念。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要求看,鄉村產業最重要的任務是聚焦保供給、保就業、保收入。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鄉村產業基本功能不能變,即確保以糧食為重心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鄉村產業發展重中之重是糧食安全,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國飯碗必須裝中國糧。

              提高農業的發展質量。滿足多元化,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多元化的需求,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保障供給鏈、完善利益鏈,讓農業生產吃得好、吃安全,有多元化體驗。

      張紅宇:4.0時代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中國農業強起來!
      △大會現場

              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是傳統的產業,更是“永恒的新生產業”,要使農業成為永續的產業。農業要實現永續發展,綠色理念要深入人心,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山、水、田、林、湖、草,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水則水、宜牧則牧。因此,我們要保持取得好成績的勢頭,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化肥農藥要零增長、負增長。

              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收入四大來源上,農業收入占比越來越低,家庭經營收入去年占比36.7%,工業化帶來的工資性收入占41%,轉移性收入達20%,財政性收入只有2.3%。現代農業發展、鄉村產業發展,要在增加農民家庭經營這個方面做文章,要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業內部就業容量。

      以改革促鄉村產業發展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承包地的改革問題。要堅持“三權分置”,以最少的勞動力種最多的地,以規模取勝,解決農產品充分供給問題。二是深化宅基地改革。農業農村部按照中央要求出臺了《農業農村部關于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不侵犯農民土地權益,包括不減少糧食生產能力、不減少耕地數量的前提下,盤活用好閑置宅基地,通過出租、出讓方式主要用于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是各類新主體要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二是充分釋放工商資本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三是培育各類職業化的專門產業人才,鄉村產業發展要求農村人才具有匠人精神、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致力農業科技創新。一是強化生物技術。怎樣確保農產品的總量供給,雜交水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生物技術提供了一定的生物技術支撐。二是強化裝備技術。特別是設施農業、智能溫室等。三是強化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功能農業。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框架。這個框架主要包括財政稅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金融信貸、農業保險、人才培養、市場營銷等。其中,一是基礎設施要聚焦糧油大宗農產品生產條件的改善,比如強化農田水利建設。二是公共財政要對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發揮引領作用。通過公共財政調控和補貼政策,促使農民有興趣和意愿從事新產業新業態的生產經營。三是金融保險要著眼于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金融要在機構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三大創新上下大功夫。農民對金融的需求在變,金融機構對農民服務的供給模式也在變,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縣,金融環境、金融生態也需要發生相應的調整。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eladyshop.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類行業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