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注冊

      看AI如何為智慧農業助力

         日期:2019-10-21     來源:牛華網    瀏覽:426    
      核心提示:AI,近年的新風潮、高科技的代名詞。雖然到現在這個名詞才被頻繁提起,但人工智能這一概念卻是在1956年就被提出了。 即便今天來
              AI,近年的新風潮、高科技的代名詞。雖然到現在這個名詞才被頻繁提起,但“人工智能”這一概念卻是在1956年就被提出了。

              即便今天來看,人工智能仍然算得上是新生事物,還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但實際上,它不僅存在了60多年,更是已經悄然落地于各行各業的應用。

              為了解全球AI的發展進程,英特爾聯合優酷視頻上映了中國首支AI紀錄片--《你好,AI》。紀錄片以人工智能在不同領域的應用為分集,從智能與人類發展關系的視角講述了人工智能對人類生活的幫助與改變。

      看AI如何為智慧農業助力

              在“自然物語”這一主題中,佳格天地向觀眾展現了AI如何賦能于種植、助力農業發展(完整視頻,請移步優酷平臺搜索《你好,AI》第3集)。

              對于農業生產來說,自然氣候是生產過程中最重要也最不可控的因素,天氣的變化無常往往會給農民帶來慘痛損失。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下,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會在生產過程中不斷積攢經驗,依靠經驗去判斷什么時候是雨季、什么時候該打藥施肥、什么時候能收割。

              這種經驗誠然有一定作用,在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下也著實寶貴,但是一方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生產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并非完全準確,仍然有判斷失誤造成損失的風險;另一方面,這種經驗一般只適用于某一區域某一段時間內的農業生產,不具備地域與時間的普適性。

              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乃我國發展根基,在科技的時代,農業也需要科技的支撐。

              達布希是內蒙古種植牧草的大戶,他的手中流轉著上萬畝的土地。除去如何管理如此大面積的土地不說,草原變幻莫測的天氣就是他面臨的一大問題。牧草收割的季節,晚收割幾天,牧草就能多長幾天,但是一旦遇到降水,便會造成極大的損失。

              佳格利用人工智能模型,結合實時從衛星采集的氣象數據,能夠提供未來兩周內的降水預報。當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傳統經驗發生沖突時,事實最終證明人工智能跑贏了幾千年的傳統經驗。佳格給出的收割建議成功讓達布希避過了冰雹,免于數百萬元的損失。

              AI應用于農業,當然不只是精準預測天氣而已。從種植時的土壤探測、病蟲害防護、災害監測,到收獲季的產量預估等等,AI的加入,不僅使農業生產變得更科學高效,更是在逐漸將生產者從傳統的農業勞動中解放出來走向管理層面,促進農業的不斷升級,幫助農業走向規模化、現代化、智能化。

              目前,佳格利用AI以及大數據技術,已建立了農業衛星數據云平臺、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以及農業單品大數據管理平臺等多個系統平臺,服務了中國逾億畝土地。作為一家農業大數據公司,佳格正致力于用科技讓農業更聰明!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eladyshop.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類行業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