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伯琦、張偉利(分別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助理研究員)
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打造和美鄉村,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三農”事業發展面臨的新挑戰與新任務。成功的實踐業已表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拓農業農村的多業態與多功能,以鄉村二產聯動一產,有助于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與農民增收水平;加強三產統籌協同,有助于優化產業結構,合理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推進農業產業化,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是改革所需,也是發展大勢。鄉村全面振興,三產融合發展是重要突破口;農業強國建設,三產融合發展是重要切入點。三產融合發展的重點在于實現增產與增收的有機統一,這一過程涵蓋要素的優化重組、資源的整合集成、政策的精準對接,從而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優化升級,推動農村流通業實現高質量運營,不斷延伸鄉村產業鏈條。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必須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這就需要促進要素的交叉互滲與優勢互補。由此,不僅要發掘鄉村的多重功能,在綠色創業中持續提升農民收入,還要依靠科技創新,應用新質生產力,優化商業模式與空間布局,積極創造新業態并促進技術集成。三產融合發展打破鄉村產業傳統開發經營的局限,為構建一個既宜居又宜業的和美鄉村提供了可能。
近年來,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國家層面相繼出臺相關頂層設計與扶持政策,各地探索發展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農業特色小鎮等,積累了豐富經驗,農村三產融合的路徑愈發清晰,戰略實施的抓手愈發明確。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農業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仍較為薄弱,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夠強,鄉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與企業聯農帶農的活力有待增強,三產融合發展的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有待進一步突破。接下來,我們應精準把握政策導向,因勢利導優化構建融合運營模式,因地制宜創新協同機制,發揮有序鏈接與優勢疊加的作用,全面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與農民增收致富。
把握導向,優化頂層設計。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要堅持“強化農業生產是基礎、強化農企合作是關鍵、強化優質高效是保障、強化農民利益是目標”,從頂層設計入手,優化產業布局,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農業生產為基本依托,通過產業聯動、優勢集聚、技術滲透、精準鏈接、體制創新等,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在一起,使得一二三產業緊密相連、統籌協同,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開發范圍擴展和農民收入增加。在此過程中,要著力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打破要素聚集瓶頸;破除聯企帶農障礙,補足基礎設施短板;強化資源互補優勢,提供優惠扶持政策等,加快融合創新與融合創業的進程。
共享共進,創新鏈接機制。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要在農產品的綠色生產、優質加工和有效銷售整體協同推進方面下功夫。做大做強產業,深化新型農產品的研發和有效經營,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生產消費對接;堅持優勢互補,實施綠色發展,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提高優質產品市場占有率;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力求將更多的產業利潤留存在鄉村并分享給參與開發的農戶。在構建全方位多渠道銷售模式的同時,必須穩步提高農產品就地轉化率,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讓農民特別是小農戶合理分享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
多向融合,促進協同發展。農村產業興旺,互動融合是關鍵,協同發展是保障,其實質是融得進去、連得起來、獲得實效。應以農業高質量生產為前提,促進多向度交互融合。推動三產有效融合,因地制宜地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實現鄉村資源的有效配置,創造出富有成效的新業態模式。同時,因勢利導促進各產業間的互動耦合,合理配套組合生產要素,構建互惠共贏的產業共同體,推動鄉村農業向標準化、產業化、綠色化、數字化及品牌化的方向不斷迭代升級。
改革驅動,發揮多樣功能。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必須注重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不斷完善相關機制。立足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基礎,秉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原則,以機制改革為驅動力,通過融合策略延長產業鏈,利用互補優勢提升價值鏈,加強“種養加”與“產加銷”各環節之間的互聯互通性。聚焦農業高質量發展,結合生態保護、社會服務、旅游觀光、宜居宜業等集成性功能優勢,充分挖掘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聯動過程中的多重價值,發揮農業在水土保持、清新空氣、潔凈水源、優美景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進休閑觀光、研學創意、鄉村旅游、康養經濟等協同發展,進一步發掘和拓展鄉村的獨特價值和多元功能。
《光明日報》(2025年01月03日 06版)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