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注冊

      讓智慧農業扎根田間

         日期:2020-03-09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356    
      核心提示:遵循農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配置資源,智慧農業就能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戰疫情,忙春耕,智慧農機盡情施展
             遵循農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配置資源,智慧農業就能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讓智慧農業扎根田間

             戰疫情,忙春耕,智慧農機盡情施展。在安徽蒙城縣楊莊村,植保機器人一天噴藥600畝,節省20%的農藥,效率相當于人工的10倍;在上海崇明區萬禾有機農場,遠程指令一下達,無人駕駛拖拉機開進稻田,自動轉彎、自如進退、精準作業……農業農村部預計,今年春耕將投入植保無人機超過3萬臺,“北斗”定位拖拉機及精準作業農機具超過2萬臺套。新農具實現“人歇機不歇”,讓廣大農民種田更加輕松。

             農機一小步,農業一大步。伴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我國農業發展方式加速向標準化、智能化轉變,一些地方紛紛興起智慧農業,帶來從田間到“指尖”的變革:點點鼠標,氣象服務到屏幕,什么時候播種更心中有數;打開手機,市場信息即時暢通,解開了農民“春天種什么對,秋天賣什么貴”的糾結;打開電腦,智能監控溫度、濕度和光照,缺啥補啥,讓田間管理更精準;大數據評價訪客、折扣敏感度,讓線上農產品更暢銷。

             這些年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已融入現代農業的方方面面,智慧農業發展釋放巨大潛力。《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預計,2020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

             不可否認,智慧農業也面臨成長的煩惱。一家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坦言,智能設備投入大,一套田間可追溯體系要花上百萬元,一座智能化溫室也要幾十萬元,合作社主要種糧食,上智能設備劃不來。也有一些智能裝備適用性不廣,在一些平原地區效率高,但在山區、丘陵地區作業,難以運用。有的地方一味追求高大上,你搞大數據,我上物聯網,結果是賠本賺吆喝。

             事實上,“智慧+”和農業機械、農業科技一樣,是促進農業發展的技術手段。如果只追求“智慧+”這個概念,違背農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就容易水土不服。從根本上看,智慧農業要發揮更大作用,更應注重加號后面的內容,要更多著力農業的提質增效。比如,如何讓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充分融合,如何真正實現農業資源優化配置,這才是關鍵。

             當然,智慧農業的健康生長,需要政策的陽光雨露,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拔苗助長。缺資金,產業政策、金融政策聯動,探索購置補貼、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化解資金難題;缺人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吸引高素質人才下鄉;缺信息,加強市場分析、預警等服務;怕風險,加強政策性保險支持。一句話,營造適應智慧農業發展的制度環境,激活要素,激活主體,釋放更大的市場活力,才能讓農業從田間到“指尖”的轉變更順暢。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eladyshop.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類行業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