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注冊

      重慶改地改制發展山地高效農業

         日期:2022-11-16     來源:新華網    瀏覽:223    
      核心提示:近年來重慶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既改地又改制,一方面將零散“巴掌地”變成適宜農機作業的“整片地”;同時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下集約規模經營,統一打造品牌、闖市場,對破解三個難題進行了有益探索。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綜合產值達到4800億元,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勇 張桂林 李松

      長期以來,西部山區鄉村產業振興面臨著散戶種地不掙錢,“老人農業”經營粗放,傳統農業對接科技資源、培育品牌優勢難等三個難題。《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重慶采訪發現,近年來重慶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既改地又改制,一方面將零散“巴掌地”變成適宜農機作業的“整片地”;同時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下集約規模經營,統一打造品牌、闖市場,對破解三個難題進行了有益探索。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綜合產值達到4800億元,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重慶改地改制發展山地高效農業

      重慶市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石坪村村民在采摘李子(202283日攝) 王全超攝/本刊

      土地改造 農田升級

      重慶山地丘陵面積占比九成多,面臨“土地細碎、作業基礎條件差”“勞力短缺、農業生產成本高”等問題比較突出,“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瓶頸。

      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以改地為基礎。重慶正在實施“四改一化”以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實現土地提檔、農田升級。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農田建設處副處長周能介紹,“四改一化”就是因地制宜將地塊“改大”,實現小田變大田,彎變直、短變長;“改水”以實現旱能灌、澇能排;“改路”以實現地塊間互聯互通,提高農機作業效率;通過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等“改土”以提高耕地質量。“一化”即實現耕作機械化,減輕勞力投入,提高農業效益。

      通過改地,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原來2700多畝“巴掌田”實現田成片、路相通、渠相連,成為高產田。種糧大戶鄧中算了一筆賬,田塊改造后,大型農機具下得了田、轉得開身,犁田成本、植保費用等明顯下降,種糧每畝能賺200多元。

      除了提高生產效率,平整土地、打破田坎界限,改地也增加了有效耕作面積。在潼南區龍形鎮,重慶邦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對1300多畝柑橘基地實施高標準改造后,新增種植面積70多畝。

      改地提高農地基礎生產能力,讓重慶有更多的糧壩子、菜園子、果籃子……在“十四五”期間,重慶將籌集86億元改造提升202萬畝高標準農田,逐年建設一批“宜機宜耕、能排能灌、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現代糧油產業示范區,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呈現新氣象。

      集體帶動 規模經營

      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改制是關鍵。在土地“從分到合”的過程中,重慶積極培育農業生產經營新主體,探索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變分散經營為合股式集體經營,發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產業振興中的帶動作用。

      在永川區雙石鎮腳盆井村,去年經村民統一商議,近2000畝水稻田經高標準改造后,不再由單家獨戶種糧,而是村集體經濟聯合社負責統一生產管理。“通過規模經營,實現了水稻品種、種植流程、銷售渠道的統一,降本又增效。”村支部書記張仁權說,農民每年不僅有保底收益,秋收之后還會根據糧食收成有浮動分紅。

      在渝北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了8萬多畝農地,依靠現代生產方式,農業效益倍增。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擁有40多臺套拖拉機、旋耕機和無人機,從操作無人機灑藥植保、收割機除草到使用拖拉機犁地,15個專業農機手種下了以前500多戶農民的土地。“我們犁地、施肥、打藥遵守‘農事日歷’,機械化操作效率比人工高出五六倍。”青龍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社長黃志說,搞規模經營有錢賺,吸引不少年輕人回村務工,成了拿月薪的職業農民。

      “發展鄉村產業,既可以村集體主導經營,也可以因地制宜搞‘村集體+家庭農場’‘村集體+專業合作社’等多種模式,發揮農業生產經營新主體各自優勢和活力。”重慶市農業農村委政策與改革處處長冉啟培說。

      科技賦能 創新驅動

      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既要經營新主體,也需要科技賦能、創新驅動,著力提高山地農業畝產價值。

      “圍繞產業鏈布局科技鏈,近年來重慶市組建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匯聚科研人才,推進跨單位、跨區域的農科教、產學研大協作。”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科教處處長葉海燕說,聚焦農業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問題,重慶與中國農科院開展戰略合作,確定14項聯合攻關項目,逐項組建協同創新團隊。優化設置由首席專家領銜的14個產業技術體系,集聚科技人才564人。組建了水稻、油菜、生豬等10個種業“科企聯合體”……

      在重慶等地,水稻生長往往既要經歷陰雨寡照期,也有高溫伏旱期,同時稻瘟病等病蟲害也比較嚴重,這就對稻種品質提出了多維需求。

      針對這一需求,重慶種業龍頭企業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和重慶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組建了“科企聯合體”。

      王楚桃既是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是企業的總農藝師。他帶領10多人的團隊,在5000多份水稻種質資源材料中進行篩選、鑒定。歷經十多年成功培育出“神928”這一優良品種,實現了優質高產、綠色安全、輕簡栽培等技術攻關目標,通過了國家審定,并在長江流域適宜區域推廣種植。

      “機制創新讓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速,賦能農業科技鏈,延伸產品價值鏈,夯實了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基礎。”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專職副書記文明維介紹。

      提高政策惠農強度

      “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穩妥推進‘三變’改革,是重慶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重要抓手。”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主任路偉說,將農村土地、集體組織、農業科技、產品品牌等市場要素有效融合,實現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

      “結合重慶特色、深挖資源稟賦,推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也抓住了鄉村產業振興的‘牛鼻子’,這是將巴渝鄉村變得更加生態宜居、富饒富裕的基礎性工作。”重慶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劉貴忠說。

      記者調研發現,在類似重慶這樣的西部山區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應重點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不“高”的問題。目前各地農田建設資金渠道不少,包括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水土流失治理等,但單一政策資金強度都很有限。基層建議,可鼓勵各類建設資金打捆使用,提高政策惠農強度。

      最近,重慶試點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的343畝耕地指標,在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交易,獲得2500多萬元收益,實現了高標準農田從“只用錢”到“能生錢”的轉變,有助于解決農田建設投入不足、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eladyshop.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更多>同類行業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