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注冊

      2022年農機市場,不止六大關注點

         日期:2021-12-27     來源:農機360網    瀏覽:643    
      核心提示:隨著全球價值鏈的重塑,要素成本和人口紅利的消失,加快中國核心與新興產業進一步邁向中高端價值鏈將是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增長的必然要求。對于全體農機人而言,農機行業前景廣闊,而征途遙遠,在即將到來的新一年,唯有關注市場、關注用戶、關注產品、關注新需求,齊心協力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必將實現更大的進步。

      導讀

      以當前運行態勢而言,國內農機行業2021年的市場表現還是看得過眼的,雖然不及2020年的表現那樣理想,但是依然處于穩步小幅上升的通道,亦是難能可貴了。

      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啟后這些年里,國內經濟構成比重正在不斷發生轉變與轉移,需求側放緩,且物價高位震蕩,過剩傳統產業的老周期正漸漸落下大幕,新興產業新周期時代逐步來臨。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全球經濟運行持續回落,2021年疫情的負面影響更加嚴重,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農機行業同樣面臨著轉型升級與市場需求調頭等多重壓力。按目前多種因素綜合分析,這種壓力將持續傳遞,2022年農機市場將持續面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關注的目光應該投向何處?

      01 關注點1:政策環境導向

      2022年農機市場,不止六大關注點

      農業機械化不僅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而且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支撐,可以斷定,農機裝備產業面臨的前景必定是一直向好的。

      多年來,國家“一號文件”持續聚焦三農,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給農業發展給予最強大的驅動力,農業裝備行業也在政策助力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1.25%,其中,機耕率、機播率、機收率分別達85.49%、58.98%、64.56%。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10.56億千瓦。全國農機服務組織19.48萬個,全國鄉鎮農機從業人員4966.1萬人,農機服務收入4781.48億元,其中農機作業服務收入3615.03億元。

      諸多數據證明,我國農業裝備行業正在進入中高級發展階段,再往前發展,針對產業發展不平衡與短板環節補齊的質量進步尤為關鍵。

      2021年11月29日,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召開農機裝備補短板工作推進會議,針對行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部署相關工作,聚焦核心技術、重點產品、重點需求、重點環節,著力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力爭牽住“牛鼻子”、解決“掉鏈子”、突破“卡脖子”,推進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毋庸置疑,2022乃至今后,國家對農業、農機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減,行業前景看好,我們必須順應大勢,關注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突破高端化等行業壁壘,補齊技術短板,聚焦新興小眾農機產品有效供給,最大程度地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不惟規模,惟質量,提高產業整體發展品質,杜絕“虛假繁榮”,扎扎實實地做好產品,向著全球先進水平前進。

      02 關注點2:疫情下的全球化

      中國銀行研究院2021年11月30日發布的《2022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2021年,全球經濟在波動中復蘇,受疫情反復的影響,經濟增速呈“W”型走勢,全球工業生產和商品貿易穩步修復。

      2022年,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逐漸回落至常態,供應鏈瓶頸加劇通脹壓力,全球“滯脹”風險加大,主要經濟體財政支持力度減弱,貨幣政策收緊,全球流動性面臨拐點,金融市場存在波動風險。

      再看中國經濟,受出口超預期增長、新動能不斷增強和上年低基數等因素的影響,2021年穩定回升,全年呈“前高后低”走勢,預計全年GDP增長8.1%左右,兩年平均增長5.2%左右。

      2022年,疫情對經濟運行的影響還將存在,投資增長面臨的掣肘因素較多,消費恢復依然面臨諸多困難,同時經濟結構加速轉變,新動能加快培育,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大方向不會改變,預計2022年全年GDP增長5%左右。

      由此可見,2022年,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必將持續,農機行業全球化市場經營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做好調頭,我們必須清除地認識到,2021年農機出口業務出現的攀升,是在2020年海外業務洼地上形成的,2022年,我們必須在持續提升中小型農機產品整體品質,強化核心競爭優勢的同時,打造中國農機制造過硬品牌,找準標的方向,在疫情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持續拓展海外市場,尤其要關注“一帶一路”沿線的東盟的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其增長勢頭明顯,值得認真研究。

      03 關注點3:尋找結構性機會

      對于市場機會的把握,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不管行業運行處于何種階段,也不管價值鏈各環節發生了什么樣的改變,就算是競爭再激烈,市場機會仍然存在。

      在當今的農機市場競爭中,我們已經找不到絕對意義上的“藍海”市場,不管“行業紅利期是否消失”,農機企業都必須擅于運用細分策略,通過為不同用戶提供所需的先進產品和服務,最大程度地創造和創新顧客價值,這樣才可能贏得市場競爭。

      通過市場細分,尋找結構性市場機會,才能取勝,2021年如此,2022年亦是如此。

      一方面,經營傳統農機品類,必須通過市場細分,找準區域市場適銷機型,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立足產品品質,向專屬品牌市場要效益,比如,玉米收割機屬傳統產品,競爭激烈,但是聚焦丘陵、山地區域的小型機械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再如播種機,適合東北的不一定適合中原區域,就必須進行專項適應性定制才能贏得競爭;再如拖拉機,適應南方作業的水田型、適合北方的旱地型,都必須找準區隔定位。對于新興小眾農機品類經營,要重點關注產品作業的適應性與可靠性,深度挖掘用戶新生需求,建立供需互動,加快產品創新的反應速度,迅速建立品牌效應,打造成為熱點產品,比如畜牧機械,內蒙、東北等大地塊作業需要大型產品,部分小地塊區域則需要小型機型,包括丘陵、山區等區域小型化產品需求為主,必須區別對待。

      另一方面,所有農機企業都必須在客觀評估自身資源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鞏固優勢業務并持續優化產品結構,做好傳統品類與新興品類的平衡與業務重點轉移,同時,要結合用戶需求,把服務提升到業務層面來經營,制造、流通等體系協同,搞好配件經營、二手機、更新報廢以及機械租賃等業務,豐富經營結構,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與解決方案。2022年乃至今后,采用細分策略,不斷挖掘區域市場和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或將是業務提升的最大機會點。

      04 關注點4:消除供需矛盾痛點

      經過了多年的產業發展,我國農業裝備產業水平逐年提高,國內農機工業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國內能夠自主研發、制造農、林、牧、漁、農用運輸、農產品加工等7個門類所需的65大類、350個中類、1500個小類的4000多種農機產品,可基本滿足用戶大眾化作物的機械化需求。

      截止到2020年末,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超過80%,拖拉機擁有量2204.88萬臺,拖拉機配套農具4024.08萬臺,機動植保機械628.27萬臺,稻麥聯合收割機、玉米聯合收割機、大豆收獲機擁有量分別達160.66萬臺、58.85萬臺、2.24萬臺……從體量上講,我國是世界第一農機裝備制造大國和使用大國,但是,在主要糧食作物的耕種收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之時,經濟類作物的機械化問題變得更加突出,譬如蔬菜、棉花、油料等作物的種植或收獲環節,仍停留在人工作業階段;再如辣椒、中草藥等作物的除柄加工環節,機械化程度非常低,都是農機化的短板。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農業機械化供給空白及產業“痛點”,實施針對性突破,抓住產業機會,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05 關注點5:科技創新與困境突圍

      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是經濟進步的最大助推力,科技創新更是直接關系到國家興衰的關鍵,正是因為有了創新,才令這個世界日新月異、豐富多彩。

      縱觀我國農機行業的發展歷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達到了如今的水平,也是充滿了創新與進步的過程,實屬不易。然而,伴隨著農機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也不得不直面國內農機與全球一流水平差距拉大的弊病,這種落后,不僅僅體現在高端大型化產品制造上,還體現在核心技術、核心部件、智能化科技等領域的國產化盲區上。

      作為世界第一的農機制造和使用大國,我國在規模上的優勢已經十分明顯,但是,國內遠超2000家的農機制造企業卻在中低端產品賽道上爭得“你死我活”,各農機品牌都幾乎進入了“近身肉搏”的微利競爭階段,而高端領域一直被歐美日韓等企業占領,足以看見,我國的農機產品仍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何以突破?唯有創新!

      2021年,農機產業科技創新腳步持續加快,無人飛機、采棉機、甘蔗收獲機等取得持續進步,2022年乃至今后,持續創新的路程還很長,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創新的最終落腳點是產品,因此,農機企業必須要聚焦產品品質,縱向對標全球一線品牌,向過硬性能看齊;橫向要衡量同類及相似產品“性價比”,確定合理的價格區間,既不能高到離譜,也不能進入低價惡性競爭,結合自身優劣,在專屬領域形成適當的市場區隔,才能贏得市場,贏得用戶青睞。

      06 關注點6:“互聯網+”市場風格切換

      按經濟學理論的說法,人依附于經濟鏈,經濟鏈決定人的思維和習慣。

      在網絡科技高度普及的今天,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可以脫離互聯網講經營模式,近年來,伴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廣泛應用,機械裝備向以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動化、輕簡化方向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下,農機行業的商業模式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呈現出更現代、更便捷、更高效的新業態。

      一部手機,改變了人們固有的習慣,令生活、工作、溝通、商業等一切變得觸手可及。就農機行業而言,過去,我們買農機必須到實體門店去買,現在大不相同了,線上、線下可以同步,線上服務、線上產品體驗、線上作業預約等等,隨處可見,農機企業從最初單一的“產品制造+分銷渠道實體經營”到“產品制造+分銷渠道實體經營+網上平臺”,再到“全程及全面機械化整體方案提供者”,商業模式變革呈現出嶄新的形態,從單一“賣產品、賣服務”轉變為“提供解決方案”,從單一的實體業務轉變為“互聯網+現代農機”相結合的產業生態圈,彰顯出愈加豐富的商業內涵。

      2021年,網絡對農機行業的影響愈加明顯,產業數字化飛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22年,不管是農機產業鏈的哪個環節,仍然要持續高度關注“互聯網+”的推廣與應用,要充分推廣農機產品無人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等先進手段應用,要在鞏固實體門店經營效果的基礎上,開展網絡推廣、銷售、服務等一系列活動,要與互聯網農機企業深度協同,打造嶄新的市場經營模式,打造新形勢下更高效、更快速、更便捷、更智能的商業模式。

      結語

      按照經濟學家分析,中國產業歷經2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出現較大分流,多數傳統制造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上的中低端,即使是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由于缺乏核心技術也難以向高端價值鏈實現轉型升級。隨著全球價值鏈的重塑,要素成本和人口紅利的消失,加快中國核心與新興產業進一步邁向中高端價值鏈將是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增長的必然要求。對于全體農機人而言,農機行業前景廣闊,而征途遙遠,在即將到來的新一年,唯有關注市場、關注用戶、關注產品、關注新需求,齊心協力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必將實現更大的進步。

      本文原創作者:大田傳媒|農機360網 《農機新觀察》特約評論員 李勇,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轉載請注明出處!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eladyshop.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標簽: 農機
       
      更多>同類行業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