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紀兵、張偉超(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在鄉村因地制宜推動有機農業發展,既可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又可以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然而,不少消費者對發展有機農業的認識仍然存在局限性,片面地認為有機食品是最健康、最安全的食品,對有機食品給予了過多的期望。這是對有機農業的一種誤解,使得有機農業承載了過多的食品安全責任。
在新發展階段下,為了促進有機農業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發揮其推動鄉村振興的作用,筆者認為,發展有機農業在堅持健康理念的同時,還應重視生態理念。
有機食品雖然農藥和獸藥殘留較低,但并沒有統計學證據證明其比常規食品更安全。實際上,發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對降低產品農藥、獸藥殘留有較大的貢獻,但在重金屬、衛生指標方面的貢獻有限。
消費者習慣用產品的標準對有機食品加以要求,但有機食品實際上是有機農業生產方式產生的副產品,而非發展有機農業的初衷和終極目標。對有機食品的認識不應僅僅停留在健康理念層次,還應延伸到有機農業發展的生態理念和環境保護內涵。
回顧在有機農業最初的發展過程,也可以看出生態和環境保護理念是其起因和初心。有機農業于20世紀20年代發源于德國和瑞士,在當時是相對于剛剛起步的石油農業形成的一種生態和環境保護理念,并沒有形成實際的行動。到了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石油農業在發達國家取得了很大發展,甚至一時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趨勢。這一農業形式重開發輕保護、重生產輕管護,以犧牲農業生態為代價,以高投入高產出為特征,產生了許多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人類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農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開始重視有機農業。
世界上最早的有機農場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建立的“羅代爾農場”。發達國家政府從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開始重視有機農業,并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有機食品市場也初步形成。有機農業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實踐后,終于在各國的積極推動下開始被廣泛接受。
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起因與國外有所不同。一方面,國外市場對有機食品的需求成為我國有機食品發展的最初動力。另一方面,源于發展有機農業的環境保護功效。為破解石油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難題,20世紀90年代,環保部門開始研究和推廣有機農業,積極探索以有機農業為手段控制農業發展帶來的面源污染,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批準成立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制定《有機食品技術規范》,印發《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考核管理規定(試行)》,以認證工具為切入點,推動有機農業發展與市場充分接軌,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作用,加快有機農業政策與生態環境政策融合,運用環境經濟政策推進有機農業發展,從而逐步推動建立有機產品的市場價值機制,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十四五”時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有機農業的發展也被賦與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時代責任,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我國的有機農業要實現長久、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應使消費者不但了解有機食品的安全和健康特性,更要了解其生態理念和環境保護的內涵,堅持健康和生態理念并重。消費有機食品不僅僅是為了健康,更重要的是以有機農業發展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通過消費有機食品來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統籌兼顧產業發展和生態治理,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統一。
在鄉村因地制宜推動有機農業發展,既可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又可以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然而,不少消費者對發展有機農業的認識仍然存在局限性,片面地認為有機食品是最健康、最安全的食品,對有機食品給予了過多的期望。這是對有機農業的一種誤解,使得有機農業承載了過多的食品安全責任。
在新發展階段下,為了促進有機農業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發揮其推動鄉村振興的作用,筆者認為,發展有機農業在堅持健康理念的同時,還應重視生態理念。
有機食品雖然農藥和獸藥殘留較低,但并沒有統計學證據證明其比常規食品更安全。實際上,發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對降低產品農藥、獸藥殘留有較大的貢獻,但在重金屬、衛生指標方面的貢獻有限。
消費者習慣用產品的標準對有機食品加以要求,但有機食品實際上是有機農業生產方式產生的副產品,而非發展有機農業的初衷和終極目標。對有機食品的認識不應僅僅停留在健康理念層次,還應延伸到有機農業發展的生態理念和環境保護內涵。
回顧在有機農業最初的發展過程,也可以看出生態和環境保護理念是其起因和初心。有機農業于20世紀20年代發源于德國和瑞士,在當時是相對于剛剛起步的石油農業形成的一種生態和環境保護理念,并沒有形成實際的行動。到了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石油農業在發達國家取得了很大發展,甚至一時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趨勢。這一農業形式重開發輕保護、重生產輕管護,以犧牲農業生態為代價,以高投入高產出為特征,產生了許多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人類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農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開始重視有機農業。
世界上最早的有機農場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建立的“羅代爾農場”。發達國家政府從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開始重視有機農業,并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有機食品市場也初步形成。有機農業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實踐后,終于在各國的積極推動下開始被廣泛接受。
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起因與國外有所不同。一方面,國外市場對有機食品的需求成為我國有機食品發展的最初動力。另一方面,源于發展有機農業的環境保護功效。為破解石油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難題,20世紀90年代,環保部門開始研究和推廣有機農業,積極探索以有機農業為手段控制農業發展帶來的面源污染,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批準成立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制定《有機食品技術規范》,印發《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考核管理規定(試行)》,以認證工具為切入點,推動有機農業發展與市場充分接軌,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作用,加快有機農業政策與生態環境政策融合,運用環境經濟政策推進有機農業發展,從而逐步推動建立有機產品的市場價值機制,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十四五”時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有機農業的發展也被賦與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時代責任,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我國的有機農業要實現長久、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應使消費者不但了解有機食品的安全和健康特性,更要了解其生態理念和環境保護的內涵,堅持健康和生態理念并重。消費有機食品不僅僅是為了健康,更重要的是以有機農業發展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通過消費有機食品來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統籌兼顧產業發展和生態治理,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統一。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eladyshop.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