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注冊

      “精”在何處?日本精致農業的這十點讓人驚嘆

         日期:2020-12-28     來源:知乎    瀏覽:563    
      核心提示:精致,是一種做人的風格,也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有時甚至會成為一個族群的性格,或一個國家的文化精神。 今天我們來說說日本的精
              精致,是一種做人的風格,也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有時甚至會成為一個族群的性格,或一個國家的文化精神。

              今天我們來說說日本的精致農業,以及10點做精致農業的小訣竅!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日本的精致農業。日本屬于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于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農林水產品進出口勢頭強勁,多個品類都呈大幅增長,2018年日本農林水產品和食品出口額約為9068億日元(82.4億美元),比2017年增加997億日元,漲幅約為12%,連續第六年創歷史新高。

              從具體品類來看,以“和牛”(產自日本的優質肉牛)為代表的日本牛肉以及蘋果出口分別比2017年增長29%和27%。此外,雞蛋出口額高達15億日元,上漲了49%。日本酒和草莓出口也有較大增長。日本大米2018年的出口量為13800噸,在8年里增長了6倍多。如果加上日本酒為首的大米加工產品,出口量增加到30000噸以上。

      日本農業

              據日本媒體報道,向世界最大的大米消費國中國銷售大米,將成為日本米業的關鍵。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并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日本的精致農業與其發達程度,國土面積的狹小逼仄,資源匱乏有關。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與中國相似,日本的農業發展模式的確值得我們認真借鑒與學習。

      一、專注力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驗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只種草莓,種番茄的只種番茄,種鮮花的只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二、生態理念

              土地資源是農業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現問題,農業的末日也即將到來。因此,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方向。

              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護方面更是這樣。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人們可以看到,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日本農業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是專用復合肥。作物品種不同,復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于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的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日本式的盈利模式

      日本農業
              
              中國的農業至少85%以上實現不了二次盈利。打個比方,農民種了100畝麥子,核心收入來自麥子銷售,一旦遇到滯銷,就得賠錢。我們是否思考過,跳出靠賣農產品賺錢的途徑出發,把農業的每一個環節延伸,找到更多的盈利點。

              日本的稻田畫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方向,田舍館村就是日本稻田畫的鼻祖。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田舍館村村民開始制作稻田畫。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每年去田舍館村的參觀旅游人數都超過20多萬,這真是種田種出的“旅游業”。甚至還有一些大企業找上門,希望能利用農民們的稻田畫來為他們做“宣傳廣告”。

              稻田成長期的稻田藝術吸引大批的游客。秋冬稻谷收獲后,又把稻桿變成藝術品,同樣實現了稻田的價值。日本的稻田畫激活了種植業,農民的收入除了來自農產品銷售收入外,還可以發展創意農業增加收入。

      四、物聯網的秘密

              物聯網給農業帶來兩個作用:一是節約成本,二是降低病蟲害的損失。

      日本農業

              農業物聯網在2004年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出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

              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同時,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農作物出口額提高至1萬億日元。屆時,日本農業信息技術化規模將達到580億至600億日元,農業云技術運用率將達75%。日本政府還計劃在十年內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五、發展機器人農業

              當中國農業尚未實現機械化時,日本農業已經向前走了一步——機器人農業。

              據《日本農業新聞》報道,根據日本自民黨農林水產業基本方針制定研究小組發布預估數據稱,2050年日本農業人口將減半至100萬人,其中三成為85歲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農業人口會減少殆盡。不需要人手的農業已經近在眼前。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日本國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陷入危機。除了通過農業教育、研修,培養具有國內外市場視野的管理層以外,生產作業要充分利用外國人和機器人。

      日本農業

              日本《東京新聞》報道,井關農機公司在茨城縣的試驗場公布了“機器人拖拉機”的信息。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機器人拖拉機可以與人乘坐操作的拖拉機同時進行作業,效率是后者的1.5倍。”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員14000多人,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藥第一大國。

              日本使用機器人帶來的效果有3個:1、工作效率提高;2、減少成本與開支,從而提高產品的利潤;3、提高農產品品質,防止人為對農產品的污染。

      六、注重產品包裝

              “人靠衣裝,馬靠鞍”。農產品想要賣出高價也離不開包裝與品牌。日本農副產品品質優良,無論是大路貨,還是新優品種,都是色澤亮麗、規格統一,令人賞心悅目。

      日本農業

              在市場上,所有待銷的農產品都是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沒有散裝,更沒有帶泥、帶枯葉出售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

              白菜有整箱賣的,也有一顆、切成半顆或四分之一顆賣的,全都用塑料紙密封包裝。辣椒有10個或5個一盒的,全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貨架上。蘿卜、甜瓜、草莓、櫻桃、番茄的漂亮外觀和鮮美口味,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

              農業企業要善于和消費者建立深度的聯系和信任關系。日本農產品在流通方面,主要采取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結合的辦法,即成立產銷聯合組織,其主要優勢在于使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面對面的相互信賴”關系。

      日本農業

              日本的農業經營者經常會邀請消費者來到基地體驗種植和生產,讓消費者真正知道蔬菜、水稻是怎樣種出來。經過不斷地交流、互動,從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八、體驗式農業

              中國的農業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隔著一層山。有多少個消費者認識農產品的種植者或養殖者?又有多少個消費者親自到田地里體驗過種植或養殖的樂趣?日本在體驗式農業上,做得很棒。

      日本農業

              日本有個“品嘗肥牛大喊大叫大會”,大分縣的“豐后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種,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耕牛越來越少了。為了有效利用原來飼養耕牛留下來的大片草地,當地人以20萬日元為一個認養單位,針對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開展了認養肉牛的活動。并用當地的特色產品作為利息,每年寄給認養主人。

              后來,這種活動發展為每年一度的“品嘗肥牛大喊大叫大會”。每到秋天,農家邀請肉牛主人到牧場來,酒足飯飽之后,選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測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根據噪音大小等評選優勝者。不僅如此,凡聚會參與者,皆可通過抽獎獲得獎品。當然,獎品是當地特產。這樣的活動,受到了城鄉居民的歡迎,不僅振興了畜產業,也使閑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

      九、多渠道銷售

              我國很多農民的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大多集中在菜市場、批發市場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雖然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又多了電商平臺,但是日本的銷售渠道是遍地開花并且多元化。

      日本農業

              其中,日本人銷售農產品主要采取6種方式:
              直銷:產銷聯合體;
              宅配:專業流通配送到戶;
              配送:生協加配送;
              專柜:大賣場、超市與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專賣店:連鎖專賣店;
              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與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十、真正實現標準化

              任何產品都應該有自己的底氣,比如口感、甜度、水分等,只要有一項優勢凸顯,就有機會賣出高價。

              高端、高價是日本農產品的特色。比如日本的天價西瓜,一個西瓜拍出3.1萬元。這種西瓜如何能賣出高價呢?答案是標準化,高端的日本西瓜是北海道特產的“田助西瓜”。這種西瓜種植過程非常嚴格,先播種發芽,再送往溫室栽培,白天和夜晚的室溫都必須嚴格控管,100天后收成,西瓜甜度不足11度,就會被銷毀。

              當然,除了了日本農業的經營之道之外,日本的補貼政策和土地政策也十分重要。但是,關鍵的地方還是每一位農業經營者的思維和胸懷。

              做精致農業,先要養成一種習慣、一種性格,最后養成一種執念,而不僅僅在于學習日本一些表面化的東西、一些皮毛的雕蟲小技。精致農業的最高境界,在于給旅游者以啟發,親子也罷,研學也罷,其價值和意義在于一種精致文化的教諭和精益求精品質的養成。 

      日本農業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eladyshop.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標簽: 日本農業
       
      更多>同類農業模式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模式
      點擊排行